十年前。
浙江仁和。
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,何辰风莫名其妙的就穿越到这个世界了。
上一世的他,原本是某建筑公司一个996的社畜。
有一天夜里加班,他乘坐施工电梯,来到高层巡查脚手架的稳定性,一不小心从高空坠落。
在半空中等待死亡的那几秒钟,显得特别漫长。
正当他悔恨终生的时刻,眼看即将落地了,突然眼前一黑,世界一片黑暗。
再次睁开眼,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八岁的小男孩,衣衫褴褛,躺在一个破屋里的床上。
正当他下床准备观察一下四周的时候,脑袋突然“嗡嗡一阵响。
不到片刻,他逐渐吸收了这个身躯的一些记忆。
不是什么王侯公子,没有什么系统,他只是一名穷苦人家的孩子。
父亲随军出征西北,已有三年未归,母亲也因病去世。
可屋漏偏逢连夜雨,麻绳专挑细处断,没过几天他生了一场怪病。
也许是因为水土不服,浑身难受,吃不下饭,迟迟不见好转。
幸好此时家中来了一名陌生的男子,带着他出门寻医治疗。
可是小孩子的病哪有那么好治。
医界素有一种说法,“宁治十大人,不治一小儿,小儿的病,用药稍有偏差就会酿成大错,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。
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沈括出现了。
在何辰风的印象里,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科学家。
作为一个土木系的工科男,对于北宋时期的大文豪,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。
但是要说起各种科学技术,肯定避不开沈括晚年的作品《梦溪笔谈》,里面的知识包罗万象,涵盖甚广。
只是万万没想到他还精通医术。
沈括的父亲当时体弱多病,为了治好父亲,沈括经常外出寻访名医。
他还到处搜集医书来研究,日积月累,自己也成了个大夫。
当时有一位名医,正在沈括家中,名叫钱乙,是个有名的儿科医生。
钱乙研制了一种名叫“六味地黄丸的药,何辰风吃了三天,病好了。
。。。
这一晃十年过去了,当年那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,沈括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忘了。
沈括坐着马车左思右想。
这个二当家看着也就十七八岁,实在是想不起来哪里见过。
不过既然是喊他作恩公,那肯定能帮忙找人。
在马车里坐了一段路以后,沈括感觉这辆马车很不一般。
虽也有晃动,但车子颠簸起来屁股一点也不疼,反馈上来的力度似乎缓和不少。
就好像是垫了一床棉被。
哪怕是在城内的马道上,坐在车轿里也免不了颠的屁股疼。
这时候他的职业病又犯了,此时不下来研究一番,更待何时?
于是他撩开门帘准备下车。
“停车!快停车! 沈括突然一阵惊呼。
悬崖啊!
前方映入眼帘的,是一条东西方向的断崖,断崖下方深不见底。
沈括赶紧用力勒住马车的缰绳,这突然一勒,使得马匹一阵惊吓,马头往上一抬,“嘶呼呼一阵惊叫停了下来。
沈括踉跄几步下了车,头顶冒着虚汗,走到马车前方。
一阵风吹过,吹得冒汗的额头一阵清凉,竹林里几片竹叶随风飘落,随着阵风飞向前方,掉落入前方的山谷。
山谷间云雾缭绕,透过一片云雾,依稀能看见一座威严的城寨,矗立在山谷对面。
两岸间有一道天堑横沟,沟深不见底。
沈括定下神来,这才发现前方有一座桥。
这座桥突兀的横跨于山谷之间,桥面平坦,下面还有一层自然垂下的吊桥。
这奇特的构造,让沈括一阵惊呼:“这是什么情况?这里能造桥?
他惊叹的往前走了几步,走到桥头,桥头屹立着两根数丈高的石柱。
“恕我冒昧的问一句,我们要从这儿过去吗?沈括小心地问。
彭虎一脸得意地回道:“先生请放心,这座桥名叫飞天桥,是我们二当家设计督造的。住在对面的老百姓若是想走官道去洪州或者江陵,都要走这座桥,人和马车都能过。
其实只要运用现代知识,造出这种桥也不难。
只需充分利用好榫卯技术,在两边同时组装好桥面,再慢慢往中间推,在推的过程中,把整个桥面的重心控制在地面即可。
等到两边的桥面在中间重合之时,再上去一个人,做好对接与固定即可。
何辰风为了让这座桥看起来更有安全感,还多此一举地在底下加了一层吊桥,要不然根本没有人敢走这座桥。
等到附近的人走习惯了,吊桥也就留下来了。
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悬空桥,沈括还是有些害怕。
他又往前挪了几步,走到石柱底下,只见右边的石柱上刻着三个红色的大字“飞天桥。
大字旁边还有一排小字,写着“落成于嘉祐2年。
沈括指着那个“2字,不解地问道:“敢问彭兄弟,这是什么符号?
“回先生的话,这是个二字。彭虎边说边笑,其中念到“二字的时候,音调拖得又高又长。
旁边几个跟班也跟着笑出了声,彭虎听见后回头瞪了一眼,他们也就不敢笑了。
沈括以为他们是嘲笑自己胆子小。
其实不然,他们不光是嘲笑沈括胆小,还有比这更过分的。
这些年山寨里的弟兄们都学会了几个词儿,“你真二、“你这二货。
所以他们听到彭虎念这个“二字,才会情不自禁地笑了。
当然这都是何辰风带过来的新词儿。
沈括好半天才回过神来,他需要时间来缓一缓。
对!先缓缓,先研究一下这个马车。
心里找了个借口之后,他环绕着马车走了一圈,弯下腰细细查看车身的构造。
车身有前后四个轮子,前面两轮稍小,方便转向,后面两轮比较大,适合承重。
后车轮有两圈铁皮,铁皮之间还有些灰土色的东西。
沈括拿手指戳了戳,发现中间那层东西略微有些弹性,于是问道:“这是何物?
“哦,那是牛筋。彭虎连忙回答。
“妙啊,牛筋质软有弹性,有缓解震动的功效。沈括赞叹不已。又往接着往上仔细查看。
“这个黑色的又是何物?沈括发现这车厢的后面一个夹层里,有几个螺旋状的铁器,便问道。
“这个叫弹簧,熟铁制成,车厢下面有十二个,外围八个,中间四个。这些都是我们二当家造的。彭虎猜到他要问,于是迅速地回答。
“这个东西甚是机巧,真是难得的人才!沈括两手拍着大腿大声感叹。“能否告诉我,你们二当家的名讳?
沈括的爱好涉猎甚广,碰到这些奇思妙想的技艺,必定会记录下来,回到家中还会自己捣鼓研究一番。
今天一天之内接二连三的惊喜,让他有些目不暇接了。
此时他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何辰风,因为他已经知道他要找的人是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