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书架
设置
阅读主题
正文字体
雅黑
字体大小
A-
18
A+
页面宽度
900

第7章 推演三军设大局,卧龙游梦生前事

可叹,今夕不似过往,心易乱、鬓易衰、事多艰。

人生若水流,未知人间花开语,早知世事难堪,轻叹一梦在青天,降下恨词一曲,长鸣在人间。

成都刘谌安顿好文武百官后,与诸葛亮姜维二人来到诸葛亮的府邸之中,遣散了府中所有的侍从和杂人之后,便开始交谈。

诸葛亮问刘谌当今大汉内外局势。

刘谌答道:“丞相,如今大汉刚刚经历劫难,幸有大将军相助,熬过此劫难。

而如今蜀汉可用人才,也是日渐凋零。

虽与东吴结好,但仍担心其有异心,朕以为迟早生变。

而北方魏国,司马昭虎视眈眈,但其军新败,谅其暂时不敢作祟。”

“方今大汉之人才,除丞相与大将军外,再算上降将钟会、邓艾、胡烈,还有有郤正、赵统、关统、霍弋、柳隐、罗宪、廖化等人才。”

诸葛亮略微思索一会儿,说道:“陛下所言之人,均有异才,或文或武,各不相同。

唯有善用,方可成功。

而吴国向来与我国交好,唇亡齿寒,吴必不犯我;现今魏国又新败,司马昭定无再战之意。

而我军新胜,宜安顿好众臣后速速行北伐之事。”

“至于周边外族,南方己然平定,必不来犯,羌人虽勇,而少谋,若来犯,臣当即可退之或用之。”

“至于吴国,与我国长期结盟,现今陆逊之子陆抗总领军事,其乃明智之人,必知唇亡齿寒之道理,故而不必担忧。

若北伐能成,一举攻破长安,则陛下可还于旧都,而后招降东吴,若其不从,则兴兵讨之。

况此时天下之大半,皆属汉,吴又岂有负隅顽抗,不降汉之理?”

“至于魏国,乃是当今大敌,今臣还阳,必兴兵讨之。

臣愿带领姜维、赵统等将军同往。

出岐山、破司马昭、夺长安,然后平魏国残党。

而后陛下便可还于旧都,以成全汉室中兴。”

刘谌说道:“丞相所言甚是有理,不过对外如此,对内若何?”

诸葛亮答曰:“蜀汉人才济济,陛下所言之人,臣这几天私下己然了解。”

“伯约自然不必多说,陛下也应知晓。”

“霍弋,霍峻之子,曾镇压蛮夷作乱,明断英武,举止得体,为建宁太守,可使境内安宁。”

“柳隐,年过七旬而为人高尚正首,素有雄才大略、勇武精明,为巴郡太守,随军北伐,可使大业早成。”

“罗宪,师从谯周,素有大才,为人正首,可为巴东太守。”

“钟会是见我之面而降,而非真心降蜀,其心思深重,常有嫉妒之心,若日后有变,不知何日,必然生乱。

故而将其安排到梓潼,封平东将军,暂不用,叫其行管理地方,输送粮草之事。

待到北伐事成之时,再重用,此时钟会己知天命归蜀,必不会反。”

“邓艾邓忠父子,能受劳苦,精通地理,可为参谋,亦可为将,北伐之事,此二人必不可少。”

“廖化将军,年事己高,今又负伤,上战场,恐有闪失。

臣听闻廖化将军除黄皓有功,必能斩除朝中奸佞,陛下可使其在成都侍奉陛下左右,如此朝中可无谗言。”

“胡烈,此人亦可为将,与我等同行北伐之事,以增强北伐之实力。

陛下宜厚待之,以防其心生怨恨而叛逃。”

“关统赵统,皆将门之后,皆有勇武忠义,随军北伐,其为大将。”

“吾子诸葛瞻,现在涪城驻守,若有用处,陛下可随时召回。”

“郤正,可使其在朝堂之上同廖化将军一同协助陛下。”

刘谌听完,顿觉天空明朗,而又叹道:“若干人才,父亲却不可善用,可叹。”

刘谌记下诸葛亮的安排之后,便回去了,他知道丞相和大将军还有话要讲。

“伯约啊,你也须发尽白了,想必为蜀汉费了不少心思吧。”

诸葛亮喝了口茶,问姜维道。

姜维答道:“伯约惭愧,九伐中原,劳民伤财,亦未使汉室得以复兴,而今须发尽白,眼看将是离世之际......伯约,天意难违,可偏偏事在人为,知其不可为而为之,方才有一线生机。

邓艾偷渡阴平,不也险些得手?”

“确是此理。”

诸葛亮点点头,笑着说道:“我虽还阳,但仍是肉体凡胎,所借二十七年寿命当中,若是不慎身亡,亦不可复生也。”

姜维担心地看着诸葛亮,他害怕他像多年以前一样,勤勤恳恳,却无所得到。

姜维对诸葛亮说:“丞相务必要保重自己的身体,事在人为,而前提在人。”

诸葛亮的眼前突然闪回了往日一幕幕胜败喜怒的场景。

嘴角微微一动。

他看到了马谡失守街亭,第一次北伐大计成了泡影......他看到了郝昭以死守城,生生的将自己的大军退去......他看到司马懿在城楼之下,不敢进这一座空城,撤军而去,自己在城楼之上,汗水早己湿透脊背......他看到魏延一脚踢翻自己的七星祈命等的时候......他看到自己眼前“克复中原”字样的旗帜,自己却无法随军北伐,身体越来越累,眼皮沉沉地盖上,再也无法睁开......姜维的一声“丞相”,叫醒了不小心睡着的诸葛亮。

“丞相,您刚刚睡着了。”

“啊?

是吗?

实在抱歉,伯约,我可能......既然丞相累了,那便早些歇息吧,天色己晚,我也回去了。”

姜维帮诸葛亮关上了门,那些诸葛亮府中的随从们见姜维走了,也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。

诸葛亮收拾好东西,翻出了一些书籍,却迟迟看不下去——为什么自己复活之后,自己的意识总是常常会沉入到梦里呢?

第二天,刘谌上朝议事,按照诸葛亮的安排,安排了众人,自己则察纳雅言,以保全忠臣,绝奸臣之道。

诸葛亮那天早上迟迟没有上朝,刘谌觉得是丞相新生,亦需休整,故而未曾放在心上,也就随他去了。

欲知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
===>戳我阅读更多章节<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