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书架
设置
阅读主题
正文字体
雅黑
字体大小
A-
18
A+
页面宽度
900

第11章

直到7月13日,大夏国组建东北边防军,大量部队和物资开始往东北方向转运,所有水陆运输全部加满了负荷。
而那个时候,荣毅调拨的首批物资已抵达丹东附近的仓库。
等到志愿军正式入朝参战后,荣毅第一时间便将所有物资全部捐赠了出来。
而此举也为荣毅赢得了极大的声望,不但《仁民日报》头版刊了他和物资车队的合影,名下企业更是被国家通令嘉奖“雪中送炭显赤诚”,特批扩大生产规模。家族声望自此与民族大义紧密相连,跻身共和国功臣企业之列。
十几年后,一场持续十年的风雨袭来,荣毅和他旗下的荣氏集团,也正是靠着这一次义举打下的深厚政治基础,才成功度过危机。
荣毅对祁振国也是投桃报李。不但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,毫不避讳地提及祁振国游说他提前布局的轶事,更是在第九兵团北上整训之前,紧急调拨了一批御寒物资,无偿交付给了第九兵团。
并言明乃是为答谢祁振国指点迷津的酬劳。
以至于祁振国还没有踏入潮先战场,功劳簿上就已经被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等到仗打完之后,军方组织复盘。
祁振国和荣毅那一次简短的会面,被定义为改变整个潮先战局的关键点之一……
当然,这些都是后话。
车子开到巷子口就进不去了。
祁振国下车之后,跟司机道了谢,便转身往王叔家的方向飞奔。
此时的雨已经越下越大,从街口到王叔家就百十米的距离,却差点把他淋成个落汤鸡。
冬梅正坐在灯下做针线活,见他回来,连忙起身递上毛巾,心疼地道:“怎么淋成这样?快擦擦,别着凉了。”
“没事,六月的雨不凉人。”
祁振国接过毛巾,擦了把脸,目光落在冬梅微蹙的眉尖上,心中一暖,又一痛。
他没有告诉她去见荣毅的事,只说是回部队办了点事。
有些担子,他只能自己扛。
接下来的几天,祁振国表面上依旧陪着冬梅散步、聊天,帮王老爷子挑水劈柴。
可心里却始终悬着一根弦。
了解到荣毅那边已有动作后,他稍稍松了口气,但随之而来的,是更紧迫的准备。
他每天都会去一趟邮电所,继续密切关注半岛局势的新消息,同时全力收集关于半岛和长津湖的一切信息。
按照祁振国记忆中的时间,第九兵团将于十一月初正式入潮参战。
发动的第一场大战,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津湖战役。
梦境中,他虽然一直关注着第九兵团的动向,后面还专门查询过很多关于此战的史料,但是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,所以对长津湖的印象还停留在“极寒”“冻伤”“减员惨重”这些模糊的词汇上,中间缺少了太多细节。
现在,他必须趁着最后这几天假期,抓紧把这些丢失的拼图重新找回来。
“长津湖一带的地理、水文、气候……还有应对极寒的办法。”祁振国在心里罗列着需要收集的信息清单。
没有互联网,没有智能手机,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,想要短时间内找到想要的资料难度不是一般大。"

===>戳我阅读更多章节<===